黄河篇
-
大河寻“禽”记
金秋时节,成群的苍鹭、白鹭等水鸟在黄河湿地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河南长垣段(长垣湿地)栖息繁衍。这些鸟儿时而展翅飞翔,时而觅食戏水,与长河落日构成一幅壮阔的“大河飞鸟图”。
-
景美河畅绿意浓——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观察
天高云淡,序属孟秋。大河之南,沃野平畴。作为千年治黄主战场,河南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底色绿意更浓,黄河文化焕发新生,人、河、城自然和谐的新气象正扑面而来。
-
河曲草原上的黄河牧歌
在青海、甘肃、四川交界的黄河沿岸,有一块被称为“河曲草原”的肥美牧场。多松村,是青海省南部,黄河边的一个小村子,位于这片草原的中心地带。我们从西宁出发,途经龙羊峡水库,在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住了一夜,终于抵达了这里。
-
“我就是要展现黄河的美”——摄影师36年拍摄黄河记录时代变迁
36年过去了,刘福海回忆起第一次来到壶口瀑布场景,“天下黄河一壶收”的景象依然历历在目。那一年,33岁的刘福海和同事背着相机,从济南专程来拍摄黄河壶口瀑布。
-
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黄河——用法律武器保护好母亲河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强化依法治水,从流域系统性和生态整体性出发,护佑黄河的工作实现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短期到长远的突破。
-
黄河岸文物新生 激活沉淀千年的璀璨
黄河同长江一起,孕育了中华文明。一处处文物宛如一颗颗珍珠点缀在黄河两岸,成为灿烂文明的诉说者。近年来,文物大省山西加大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力度,激活古老文物生命力。
-
壮美黄河|黄河三角洲:万里大河东入海 壮美湿地鸟翔集
山东东营,黄河的最后一站。万里黄河浩浩荡荡,在此汇入茫茫渤海。黄河三角洲是泥沙沉积形成的年轻土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
大户28大河之治 宁夏先行——宁夏全力推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大河汤汤,华夏泱泱。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
黄、绿、红三色看黄河沿岸变化
九曲黄河十八弯。在黄河出黄土高原的最后一道峡谷,耸立着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母亲河经此,给三门峡市带来斑斓颜色。
-
花湖蝶变
在海拔3400多米的高原,天地皆是一片无边的湛蓝,白云在湖中的草地旁飘荡……只有天地间飞翔的黑颈鹤在提醒你,这都是花湖倒影的“幻象”。
-
幸福河畔焕新颜——甘肃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蜿蜒千里。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保护上游生态、为下游送去一河净水,是甘肃对母亲河的责任所在。
-
山东高青:黄河岸边淘出“金疙瘩”
九曲黄河,蜿蜒奔涌入海前在山东省高青县拐出一道弯,当地取名“安澜湾”。这片平和的黄河“臂弯”处,风景秀丽,湿地连片,白鹭成群。
-
大河上下满目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述
沿黄各省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
壮美黄河|陕西:让黄河在“绿”中穿行
黄河从入陕到出陕,流经陕西榆林、延安、渭南3市13个县(市、区),全长719公里。统计显示,陕西省内黄河流域输沙量占到黄河流域总输沙量的60%以上。这里土质疏松,易蚀易散。每逢暴雨冲刷,水土大量流失、进入黄河。
-
“水光互补”释放黄河上游绿色能源优势
近年来,当地政府利用“水光互补技术”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不稳定问题,有效提升了光伏发电消纳水平。光伏板发的电通过变电站升压到330KV,经过50多公里长的高压输电线路输送到龙羊峡水电站,水电站再根据总的发电任务和光伏实时发电量调节水电,实现“削峰填谷”,最终并网向外输送。
-
壮美黄河丨甘肃玛曲:秋日每一帧都是壁纸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这里被誉为“黄河之肾”。初秋时节,走进玛曲,蜿蜒黄河穿梭在辽阔草原,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了独属秋日的限定色彩,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