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形塑社会认知的 能力与风险
朱毅诚, 刘玉涵, 蒋雪妍
当前状态: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8.001
2 0
摘要:
【目的】以 ChatGPT 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优秀的自然语言处理与生成能力,其介入社会生活与知识 体系的程度日益加深,对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成为其社会动员的潜在能力,因此人们需要认识其作为媒介手段影响社 会认知的能力。【方法】文章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作逻辑与机器学习的创新能力,梳理其影响社会观念的层面 与可能性,以提醒人们应对潜在风险。ChatGPT 的出现推动了传播权力的继续下沉,其参与社会关系的路径包含机 器学习所输出的动态价值观对人们认知偏向的诱导、虚假信息的泛滥、削弱人的主体性意识等影响。【结果】【结论】 人工智能领域不断革新的趋势下,生成式 AI 深度侵入认知层面提醒人们可以基于此去辨析机器生成与表达的深层 逻辑,警惕偏见性引导。
互补与共生:想象可供性视域下 ChatGPT 人机关系分析
兰 朵 陈舒淇
当前状态: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8.004
2 0
摘要:
【目的】旨在探讨 ChatGPT 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在人机关系中所体现的特征,包括功能、算法逻辑和 用户体验,以了解其对人机互动的新型形式和社交范式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想象可供 性理论,从物质性、中介化体验和情感三个维度分析 ChatGPT 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实践及其特征。【结果】研究发 现,ChatGPT 在可供性方面呈现出“类人化”物质基础、平等化的人机关系和用户情感投入的特征,这种特征构 建了 ChatGPT 的技术供给与用户期待之间的桥梁,并推动了人机关系从无机的交互转变为有机的共生。【结论】 ChatGPT 的快速发展代表了一次重大技术迭代,要深刻理解人与智能机器相互促进的人机关系,发挥机器的创造力 和独特优势,探索建立人机协作、相互补充的新模式。
2018—2022 年智能广告研究综述
陈 齐 甘 晨
当前状态: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8.003
2 0
摘要:
【目的】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产品,自诞生伊始就获得了研究者关注。为了获取更好的广告效果,广告 商往往会将最新的技术应用于广告中,智能广告应运而生。对智能广告的关注研究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方法】通 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2018—2022 年期间的广告研究随着技术的演进数量不断增加。文章按照不同的技术特征将广 告研究分为:交互广告阶段、算法分发广告阶段和智能生成广告阶段,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各有不同。【结果】通 过对比,中外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偏重实证和偏重归纳演绎的区别。【结论】在智能生成技术的加持下,未来的广 告研究将在消费者如何理解智能生成广告、相关从业者如何应对智能生产技术、相关法规如何跟进规制等领域展开。
人机协作背景下AI 对新闻业人才培养带来的改变与挑战
段佳宇, 郑汝可, 李 倩
当前状态: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8.002
2 0
摘要:
【目的】新闻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探讨人类与信息的关系,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推动着人类与人工 智能共生的生态形成。在新闻人才培养中,需要思考技术的边界,以及面对技术革命浪潮时如何找到适合的发展方 向。【方法】文章旨在结合以 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新闻业的最新应用,梳理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脉络,思 考 ChatGPT 对新闻从业者带来的挑战。【结果】ChatGPT 在新闻采集、新闻生产、新闻传播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主要表现在高效获取信息,提供新闻写作灵感来源,助推知识生产与传播等多方面。与此同时,ChatGPT 在 新闻业中应用的潜在问题包括虚假新闻、内容生成“全面”却不“深入”、数据内容的风险与偏见等。【结论】新 闻业人才培养的应对性改变可以基于更加强调“融通”育人思想、更加注重细分领域专业素质培养、加强人机协作 能力培养等,坚持“以人为本”的逻辑与发展方向,以确保新闻业人才培养能够适应这一变革时代的需求。
大户28寻找媒体融合新阶段的解锁密码
汤代禄
当前状态:
3 0
摘要:
查看更多
专题·数字中国
论数字中国战略下的媒体深融新势能
黄楚新,陈伊高 , 曹月娟 2
2023, (7): 13-17.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7.001
24 17
摘要:
【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中国战略与媒体融合战略在顶层设计 上有贯通之处。【方法】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时期,以数据思维驱动媒体数字化转型;以媒体深度融合助力高质量 发展;以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以数字文明成果展现国际传播能力,从而实现媒体势能从“储能 —赋能—聚能—增能”的系统开发与价值转化。【结果】【结论】释放媒体深融新势能,需加大数字化、智能化内 容生产、媒介运营及媒资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式投入,打造服务两个大局的新型主流媒体,不断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 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成果。
专题·数字中国
数智赋能:传媒变革新机遇 ——以广西日报 - 广西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为例
宋春风
2023, (7): 18-2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7.002
18 12
摘要:
【目的】媒体融合步入深水区,应通过深化改革来破难题、解新题,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方法】通过梳理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的媒体融合实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锐意创新。【结果】通过全新的媒体生产方式,全新的 媒体形态;媒体 + 媒体的全新组织与联系方式;“媒体 +”融入数字中国、数字广西建设,产生了全新的发展业态。 【结论】数智赋能大大推进了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专题·数字中国
AIGC 时代,媒体机构如何把握下一个风口
张 静, 王文彬
2023, (7): 22-2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7.003
13 7
摘要:
【目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正在媒体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改变了媒体的生产方式和内容形式,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用户体验。【方法】文章通过对 AIGC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AIGC 技术在媒体行业 中的影响和机遇,提出媒体机构应该如何把握下一个风口,实现更加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结果】【结论】媒体 机构要深入了解 AIGC 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作用机制,加强 AI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强大的 AI 应用团队,与技术 企业合作研发新的 AIGC 技术应用,并充分利用其在内容生产中的优势和特点,实现数字化转型。
专题·数字中国
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的佛山样本
梁 敏, 郑淡涛
2023, (7): 27-31.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7.004
21 13
摘要:
【目的】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地市级媒体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方法】面对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地 市级媒体要主动引领变革,在“融”字上做大文章,通过深度融合,找准自身定位,结合当地实际。【结果】【结论】 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具有城市专属媒介品牌特色的融合模式。
传媒理论
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袁 璟 ,丁宇萍
2023, (7): 32-37,6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7.005
6 6
摘要:
【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的概念正快速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科技期 刊信息化应运而生。【方法】通过期刊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规范和优化期刊业务流程,显著提高期刊各出版环节的 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结果】文章提出了期刊信息化的建设原则;详细介绍了期刊信息化 建设的具体实践方案,包括信息化的期刊采编业务流程和期刊信息化平台软件系统;提出了期刊信息化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和进一步的思考。【结论】信息化在期刊发展中不断深化和融合,会为期刊的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传媒理论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数字媒介发展与哲学审视
刘建生 , 李纪元
2023, (7): 38-42.   doi: 大户2810.19483/j.cnki.11-4653/n.2023.07.006
4 6
摘要:
【目的】数字媒介发展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数字媒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 明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数字媒介的价值与问题。【方法】以哲学省视的方式提出对数字媒介未来发展的展望,以马 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媒介,并以人际交往研判媒介本质。【结果】基于此,以理性批判现代数字媒介的权力神话, 在实践中对新兴媒介的含义进行验证和发展,并以“人为人之至性”为基本理念引导媒介谱系良性运行。【结论】 媒介发展应追索跃迁现代媒介尤其是数字媒介谱系管理,构建理性、多元化和公平的媒介环境。
传媒理论
研究型科技论文图表的作用与规划选择策略
张冀青
2023, (7): 43-46.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7.007
5 6
摘要:
【目的】为探索研究型科技论文图表的优化选择策略。【方法】通过图表在科技论文写作、出版及传播过程 中所发挥作用的系统、全面、多角度分析,从内容、功能、形式三个方面出发,凝练出科技论文编辑加工的“3+3+4” 原则;进而根据研究型论文的组成功能特点,归纳得出其不同类型章节及功能部位对图表数量和类型的需求特点及 规律,总结与研究型科技论文组成及功能特征相符的“因位而异、因需而变”的图表规划和选择策略。【结果】通 过数据、实例以期达到更加生动、形象、客观、透彻地表达论文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发现的编辑加工目的。【结 论】对研究型科技论文写作及编辑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该类科技论文的编辑加工质量、可读性、 吸引力和潜在学术影响力。
传媒理论
拒绝“流量为王式绑架”,回归“内容核心” ——避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研究
陆晓菲
2023, (7): 47-50,83.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7.008
6 大户287
摘要:
【目的】新媒体环境下,“内容核心”和“流量为王”之争愈发激烈,许多媒体平台以“流量为王”为策略, 获得巨大流量入口,将流量转化为资本从而带来商业利益,但其带来的内容同质化、低俗化、泛娱乐化等弊端给媒 体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重阻碍。在此基础上,探究回归“内容核心”是否是媒体发展的王道。【方法】从媒体平台 的语境出发,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式绑架”现状,接着分析了“内容核心”的含义、特点、重要性和 主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发现“内容核心”与“流量为王”之间的矛盾。【结果】“流量为王”与“内心核心”并不 是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两者可以相互依托,促进媒体平台的良性运营。【结论】媒体坚守“内容核心”是媒体长 远发展的必经之路。
传媒理论
新闻传播在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应对: 基于中国新闻行业的案例研究
张 宁
2023, (7): 51-54,7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7.009
8 6
摘要:
【目的】针对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文章旨在探讨媒体行业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供 更为系统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指导。【方法】文章在对新闻行业现状和数字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闻行 业的经典案例和实践探索经验研究、分享等方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遇到了前所未有 的挑战,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结论】数字化时代,新闻机构要不断转型和创新,新闻从业者 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守好新闻媒体人底线遵守国家法律和规章制度,全社会共同推进数字化新闻传播的发 展。
传媒理论
网络时代新闻评论发挥引领舆论作用的策略分析
李鹏飞
2023, (7): 55-58.   doi: 10.19483/j.cnki.11-4653/n.2023.07.010
1 6
摘要:
【目的】新闻评论是有立场、有态度、有观点的新闻产品,具有价值引领和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文章以充 分发挥新闻评论产品的价值为目的进行研究。【方法】首先对新闻评论进行概述,然后分析网络时代新闻评论发挥 引领舆论作用的必要性,最后对新闻评论发挥引领舆论作用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索。【结果】文章通过研究,满足新 闻传播行业转型与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最终达到让新闻评论切实成为舆论引导力的“战略支点”的结果。【结论】 网络时代,新闻评论者要以正确价值观为引导,以内容为核心,坚持受众导向,积极拓宽新闻评论渠道,并及时掌 握新闻舆论,通过多种措施,发挥引领舆论的作用。
查看更多
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
葛晶
[摘要](314) [PDF 2483 KB](60)
摘要: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短视频模式逐渐成为人们碎片化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渠道。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一直在受众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科学性,是人们了解国家政策、关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深入剖析短视频的优势,充分发展新闻媒体与短视频的黏合度,宣扬正确价值观,引领社会舆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形式,与时俱进地改革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生产模式,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类节目的传播发展。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生产的发展特征及现状分析——以“抖音”平台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为例
朱奕锦
[摘要](458) [PDF 2288 KB](106)
摘要:
短视频在近几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成熟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媒介传播模式和形态。许多官方主流媒体机构审时度势,通过开通抖音短视频账号,参与新媒体运营等方式丰富传播渠道,提升对舆论的把控与引导。本文主要以抖音短视频 App 内的主流媒体新闻生产为切入点,通过对现阶段短视频新闻及抖音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基本特征、优势所在、不足之处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短视频整体行业的新闻作品生产、传播情况,并提出一定的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参考。
“元宇宙”探源与寻径:概念界定、发展逻辑与风险隐忧
黄楚新, 陈智睿
[摘要](386) [PDF 9326 KB](107)
摘要: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持续增大,“网对网”的交流模式逐渐成为人际沟通的日常景观。元宇宙概念在此过程中渐成热点,并在 Facebook 改名 Meta 之后获得全球广泛关注。元宇宙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技术发展的长期驱动之下生成的。本文将立足于元宇宙概念产生的技术条件与现实动因,站在概念界定、发展逻辑与风险隐忧三个方面,具体解析元宇宙的实质内涵与未来发展,以期澄清元宇宙发展中存在的症结、误解。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探究
王朝阳
[摘要](269) [PDF 2515 KB](53)
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发展土壤,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使新媒体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以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在融媒体时代,要想整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实现内容兼容、资源互通以及宣传共融,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融合能力,以契合融媒体时代特征。本文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进行简要阐述,分析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优劣势,并具体探讨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的策略。
场景、符号、情感:移动短视频的互动仪式研究
冯蓓蓓, 张凯翔
[摘要](165) [PDF 1428 KB](45)
摘要:
智媒时代下,5G、VR、大数据等技术的赋能重构了短视频的传播路径。交互传播、时空重塑优化了消费体验,打造了与用户更为适配的场景网络。内容的深耕与用户的分层构建了传受双方的互动仪式链,在技术的牵引下,短视频制作者将视点从内容输出转向情感探索,在趋于饱和的市场中迎来了从“竞速”到“求质”的拐点。本文将分别从场景的功能创造、符号的互动对话、情感的表达扩散三个维度,具体剖析移动短视频的互动仪式链的构建路径,探寻背后的消费逻辑与情感纹理。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分析
翟继芳
[摘要](172) [PDF 2569 KB](39)
摘要: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和接收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对传统媒体运营发展更是带来更加深入的挑战。对于电视新闻编辑而言,如何满足融媒体时代不断发展的现实要求,强化自身创新意识培养,全面提升融合能力,成为个人与行业保持同步发展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对融媒体概念体系简要概述的基础上,明确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的新型特征,分析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开展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其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以此为 电视新闻编辑具体工作开展提供思路指引。
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探索——短视频的制作与传播
严寒梅
[摘要](247) [PDF 1380 KB](45)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型媒体应运而生。“短视频”作为互联网新媒体的一种视频形式,在近些年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相较于传统的电视媒体,新媒体短视频无论是在内容、制作技术、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媒体电视人,需要及时转换思路,将新媒体短视频的创作和传播方式融入到传统媒体中,结合自身的优势,走出融合媒体的发展道路,为传媒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转型策略
孙燕
[摘要](252) [PDF 2265 KB](66)
摘要:
本文主要探究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转型策略。研究过程中,以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为切入点,首先明确了借助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新闻传播速度加快,新闻互动形式改变,新闻载体愈发多样。以此为研究基础,结合融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挑战提出转型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科技图书出版编辑全媒体融合思维的转变策略分析
李雪
[摘要](154) [PDF 2669 KB](48)
摘要:
全媒体融合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媒体运营概念和模式,其未来的发展呈现出强势席卷媒体领域的趋势,并为传统的图书出版媒体带来挑战与机遇。本文先是对全媒体融合的对象和方法进行阐述,就其对图书出版领域的影响展开分析,而后具体分析了全媒体融合时代下科技图书出版编辑应具备的思维,并对进一步扭转当前科技图书出版编辑思维的方式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国潮正当时 融合更出彩——新媒体技术赋能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
钱林林
[摘要](197) [PDF 1383 KB](41)
摘要:
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形成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新媒体技术,尤其传统媒体转型发展中,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根植传统文化,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2021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以全新的艺术形式为观众展现出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移动优先、融合传播、互联互通和高新视频技术,立足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坚持“内容为王”,凸显了舞台舞美布局的层次和空间的变化,技术赋能实现了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的完美结合,运用全新的表达方式和技术手段进行包装,为观众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带动文化寻根热潮,弘扬了中原文化,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全媒体传播实践与思考
汤代禄
[摘要](772) [PDF 14756KB](155)
摘要:
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媒体深度融合目标路径越来越清晰。通过在全媒体传播中内容建设、技术支撑、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思考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的具体难点,寻求突破之道。
非凡十年:2012—2022 年我国媒体融合发展与实践
黄楚新 常湘萍
[摘要](646) [PDF 6068KB](126)
摘要: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全面发力、深度融合、构建体系的新阶段,近十年来在政策的驱动下,各级媒体在实践探索、技术应用、产业延伸等方面成果颇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媒体既在创新应用、升级技术平台方面不断探索,也在理念、机制等方面有了较高的提升与较大的突破。

专题 · 观点

查看更多
无障碍浏览